13160078589

我要咨询

关联知识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访问量:1818

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双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即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合法的用工资格,劳动者是否符合法定的劳动年龄等条件。

 

2. 劳动管理与报酬:劳动者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或监督,以及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否获得相应的报酬。

 

3.劳动规章制度的适用: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是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是否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4. 证据材料:可以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社会保险费缴纳记录、工作证、服务证、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等证据来认定劳动关系。

 

法律后果包括:

 

1. 劳动权益保护:一旦事实劳动关系被认定,劳动者将享有《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益,如工资支付、工时安排、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

 

2. 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支付双倍工资或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3. 工伤保险:如果劳动者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因工受伤,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的工伤保险责任。

 

4. 劳动争议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可能涉及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双方之间的劳动争议。

 

5. 终止劳动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终止,用人单位在终止劳动关系时可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所述,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明确用人单位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事实劳动关系被认定,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影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